洁科-是河北瑞春纺织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之一,公司成立于2002年,位于拥有400多年纺织历史的中国纺织之乡—河北高阳县。公司占地面积80亩,注册资金1000万元,职工330人,其中技术人员70余名,是一家集家用纺织品研发设计、生产加工、销售出口于一体的创新能力的**企业。 要追溯毛巾的历史渊源,就必须从手帕开始。 手巾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。在先秦就已有“帕”这一专门的纺织品名称。“手帕”是一种人们用来擦汗洗脸的特殊意思。汉乐府民歌《孔雀东南飞》中有“阿女默默无语,手巾掩口啼”的描写。这条巾显然是用来擦眼泪的手帕。而且,手帕的正式定名来源于唐朝。初唐宫廷词人王建曾写过“红罗手手帕子,中间有一双蝉”。宋朝还有“帕拭泪”之说。在我国古代,手帕是作为一种装饰或寓意的象征。手帕早已成为我们较熟悉的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中的青年男女之间的传情信物。宝玉焚烧时,除了烧光了心迹的诗篇,还有宝玉送给她的那些旧丝帕,足见了丝帕在黛玉心中的分量。 而在国外,“帕”的形成也早于巾。较早的古埃及的帕是蒲草编成的,以擦汗,遮蔽阳光。古代希腊人用亚麻布做手帕,带着出门的时候带在腰上。直到18世纪,由于女性涂脂粉的普及,手帕被染成不同的颜色,导致彩色手帕的衍生。 现代手帕不仅是洁面清肤用品,更成为日本女性随身携带的一种装饰品。浪漫的美国人把手帕当作爱的信物,送给爱人。而英国男性则将手帕插在西服口袋中,以示其绅士风度。法式手帕有正方形,也有长方形、椭圆形、三角形、多边形,形状多样。为便于折叠,法国王路易十六于1785年下令:“手帕每边长度相等”,将手帕定为方格,并沿用至今。 洁科毛巾 由手帕到手巾的变化约始于汉代。手巾和手巾不同,手巾是作为男装出现的。男性从事劳动等活动时,汗流浃背的部位不仅包括脸,还包括脸、胸等部位,小方巾已经不能满足要求,而且双手的劳动不容易抓住毛巾,因此出现了用厚布缝制的毛巾。悬挂在颈项上的巾在肩挑、推车时也可以用作扁担或车鞘的垫布,以缓冲压力,减少劳动工具对皮肤的摩擦。这类巾秦汉以后,时兴很盛,我们现在京剧舞台上看到的武生腰间的“大带”,就是“大带”。 使毛巾起绒圈成为毛巾的原型,从西汉时代开始出现。较早发现的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“绒圈锦”,是发现较早的经起绒织物。直到宋朝,福建漳州的丝织已经相当发达。受日本洋货“倭锦”的启发,我国古人用一套特殊的竹丝套,即“剑壳”,将剑壳放入开口的经丝中,捏住“竹丝”。剑壳由开口的另一端移除,其余的竹丝在纬纱上形成毛圈。这类织物毛圈规整而丰满,而且厚实柔软,吸湿能力强,是日后毛巾的样板。棉花在明清时代传入我国。清朝光绪三年,日本产的棉织巾传入中国,再加上我国已经非常流行的“全彩绒”、“海绒”、“漳绒”等技术,使毛巾产业形成了独立的产业系统,我国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**毛巾生产国。